【葡萄糖胺護關節】葡萄糖胺作用、正確食法及副作用注意
「關節」是人體中連接骨骼的區域,不同位置的關節,可以活動的幅度亦不同。人體大部分的關節也是活動關節,用以進行不同動作,如膝關節可以幫助抬腿、走路等。關節中大多擁有「關節囊」和「關節軟骨」,在骨骼之間分泌滑液,發揮潤滑、黏合的作用,使人可以自如地做每個動作。 然而,當關節囊中的滑液分泌異常,或軟骨過度磨損,人就會出現「關節痛」,引致活動困難,更有機會導致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炎症。 關節痛是不少城市人的困擾,尤其是膝關節痛的問題。想要修補受損關節,葡萄糖胺成了近年流行的關節保健品。葡萄糖胺舒緩各種關節炎的原理是甚麼?可以如何補充關節所需營養?Blue資訊團隊在本文為您解構葡萄糖胺保健品如何保護關節。 葡萄糖胺功效 為要紓緩關節痛症,不少人就想到使用葡萄糖胺(英文:Glucosamine)。相關保健食品、外用藥物種類繁多,如葡萄糖胺液、葡萄糖胺錠、葡萄糖胺軟膏等,十分常見。 但到底葡萄糖胺有甚麼作用和功效?原理是甚麼? 葡萄糖胺是一種天然的胺基酸,內藏在人體之中,是葡萄糖的一個羥基被胺基取代後的化合物。原來關節軟骨主要以蛋白聚醣及玻尿酸組成,而葡萄糖胺則是蛋白聚醣的成分之一。透過直接補充葡萄糖胺,可促進合成製造軟骨的過程,有補充關節軟骨的強韌度的作用。 葡萄糖胺無效? 葡萄糖胺聽上去就似關節痛的萬靈丹一樣,但到底有沒有效直接對付關節痛?不少人就指葡萄糖胺無效解決關節痛。有研究指出,葡萄糖胺在軟骨組成的過程中,只是一個中間體,先要與不同物質(如玻尿酸、核心蛋白)結合,經過幾個步驟才能合成為蛋白聚醣。因此,單靠補充葡萄糖胺,但缺乏其他物質的話,也未必足以合成更多蛋白聚醣,不能修補關節軟骨。 然而,雖然補充葡萄糖胺未必有效從根源解決關節問題,但不少研究均指出葡萄糖胺有效消炎止痛,對關節痛患者來說有很大的舒緩作用。 含豐富葡萄糖胺食物 含豐富葡萄糖胺的食物:甲殼類食物(蝦、蟹、貝殼)、雞翼、木耳、海帶、海藻等。在日常餐單中加上含豐富葡萄糖胺的食材,有助補充相關營養。不過由於大部分的天然葡萄糖胺,都在甲殼類食物的外殻中,難以直接食用與吸收。所以想要攝取大量葡萄糖胺,也需要用到保健食品。 葡萄糖胺正確吃法 - 葡萄糖胺該何時吃? 葡萄糖胺產品多,日常見到的工業用葡萄糖胺,大多取自甲殼類生物的外殼,或真菌的細胞壁。產品主要分為3 類: 藥品:硫酸鹽葡萄糖胺(英文:Glucosamine sulfate) 保健食品:鹽酸鹽葡萄糖胺(英文: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 保健食品:N-乙醯葡萄糖胺。 怎樣吃、何時吃才是葡萄糖胺的正確吃法?在服用前,最好先查詢醫生意見,並參照產品說明書的指引。根據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藥房資訊,成人服用葡萄糖胺的方式,正確吃法為每日3次、每次500毫克,服用3至6個月。而時間方面,一般藥廠也建議隨餐服用。 葡萄糖胺副作用 對大部分健康的成年人來說,葡萄糖胺是很安全的成分。不過也要注意,葡萄糖胺有一些潛在副作用。根據美國藥物資訊網站,它的副作用包含噁心、嘔吐、腹瀉、便秘、胃痛等。以下 5 類人士要在服用葡萄糖時,要特別注意: 高血壓人士:葡萄糖胺有機會增加胰島素水平,導致血壓升高有關。目前未有研究證實,高血壓人士服用葡萄糖胺後,需密切監測血壓。 糖尿病患者:目前未有研究證實補充葡萄糖胺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響,建議避免食用。 對蝦蟹貝類過敏人士:由於葡萄糖胺的原料多以甲殼類外殼為主,因此對蝦蟹貝類過敏的人士,須小心食用。 氣喘患者:葡萄糖胺可能誘發氣喘,氣喘患者須小心食用。 青光眼或高眼壓患者:葡萄糖胺可能提高眼壓,患青光眼或高眼壓患者須小心食用。 孕婦及哺乳婦:目前未有研究證實補充葡萄糖胺對孕婦及哺乳婦影響,為了嬰兒的健康,建議避免食用。 買保健品買到窮?WeGuard藥劑EASY保幫到你! 有冇諗過購買保健品都有得Claim保險? 投保「WeGuard藥劑EASY保」,不論是關節保健品、奶粉、維他命,只要是購自超過5,000間指定銷售商*,完成索償後,經轉數快可以於最快1小時收取可索償金額。Blue幫手鍚住你關節! 延伸閱讀: 半月板撕裂有哪些症狀及後遺症?認識半月板撕裂的成因及治療方法 十字韌帶撕裂有哪些症狀?了解韌帶撕裂治療及復原注意要點 筋膜炎是哪個位置?認識足底筋膜炎症狀、原因及治療方法 * 指定銷售商包括列載於衞生署藥物辦公室的持牌藥商及我們訂明並會適時更新的指定商戶名單。 產品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資料來源: Drugs.com - Glucosamine 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Health - Glucosamine and Chondroitin for Osteoarthriti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glucosamine as a potential multifunctional therapeutic agent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 Effect of glucosamine on intraocular pressur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藥房 - 醫藥健康淺談
半月板撕裂有哪些症狀及後遺症?認識半月板撕裂的成因及治療方法
近年運動風潮席捲香港,市民對運動愈來愈重視。運動有助強身健體,降低生活壓力,然而若熱身不足,後果可大可小,更有機會半月板撕裂!到底半月板對身體活動有多大影響?半月板撕裂又有什麼症狀及後遺症?Blue資訊團隊為你詳盡講解半月板撕裂治療方法,以防止傷勢惡化,減低對身體的影響! 什麼是半月板? (圖片來源:菁英診所) 介紹半月板撕裂的成因前,先為大家介紹什麼是半月板。關節能夠靈活轉動,因為有軟骨組織包裹著關節,以減少骨頭之間的磨損。而在大腿位置,除了有軟骨保護股骨(大腿骨)與脛骨(小腿骨)的兩端,在兩層軟骨之間亦夾著兩塊呈半月狀的橡膠狀軟骨平塊,同樣地我們的膝蓋內外兩側都各有一塊半月狀的橡膠狀軟骨平塊,這就是我們的半月板(meniscus)。 那麼半月板有什麼作用?人體下半身支持著全身的重量,其中有一大部分由膝頭分擔。平時站立、行動時,股骨的末端直接壓在脛骨上,由於接觸面積較小,脛骨承受的壓力較大,而半月板就可以增加股骨與脛骨末端的接觸面積,每次走動時身體都會產生震動,半月板就猶如一塊墊片,幫助吸收步行時產生的震動,使膝頭能夠分散承受的壓力。此外,因兩塊半月板呈凹狀,可有助穩固股骨的位置。 拆解半月板撕裂原因! 每次做運動、上下樓梯,甚至步行都為半月板帶來負擔,再伴隨以下的情況,便有機會出現半月板撕裂: 身體機能退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半月板也逐漸開始退化,由本來偏硬、具備彈性而足以承受身體重量,慢慢變得柔軟及承托力減弱。當承受的壓力超出負荷時便會發生撕裂。另外,由於長者的細胞再生能力下降,膝蓋受傷後需要較長的時間康復,日後亦有較高的機會發生半月板撕裂。 運動 除了身體機能老化外,做運動時也會有較高機出現半月板撕裂。運動過程時的某些動作,例如打籃球時需要透過屈膝爆發衝刺;打羽毛球及網球需要扭動身體軸心;經常進行下半身重訓運動而姿勢不正確,亦可使半月板受到壓迫及磨損。簡單來說,一旦運動時用力過大而超出半月板的負荷,便有機會使撕裂,要格外小心。 延伸閱讀:拗柴後有骨裂症状要小心!教你區分拗柴程度及消腫等拗柴後處理方法 工作勞損 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也是引致半月板撕裂的原因之一。例如地盤搬運工人、倉務員等工種需要長期重複蹲下提取及搬運重物等動作,都可能對膝蓋造成勞損,引致在屈膝時感到痛楚,甚至無法屈膝。 十字韌帶受傷 十字韌帶與半月板是膝蓋的兩大支柱,十字韌帶連接著股骨和脛骨,由兩束分別向膝部前、後方的堅韌膠原蛋白交疊而成,它決定著膝蓋的活動功能。若然十字韌帶受損,無法如常發揮功效,半月板便將承受更多的壓力,較易受損。 半月板撕裂症狀 半月板撕裂症狀與普通的骨科痛症相似,例如傷者關節活動範圍受限,轉動時可能會發出「啪啪」聲。此外,傷者的膝蓋處更會出現腫脹,感覺猶如被異物勒緊,無法輕鬆移動;部分傷者甚或可能感到膝蓋無力支撐身體。如出現上述症狀,應盡快向骨科專科求診。 半月板撕裂治療方法 半月板撕裂影響深遠,大家切勿低估其傷害。針對撕裂的情況及程度,醫生會採取相應的半月板撕裂治療方案,以加快恢復進度。 急性半月板撕裂處理方法 如在運動過程中不慎傷及半月板,可透過冰敷降低傷處的溫度,減慢血液循環,以達至消腫並紓緩痛楚的效果,控制傷勢後亦應再尋求骨科專科的深入治療。 手術治療 對於較嚴重的傷勢,須先透過超聲波、磁力共振等醫學儀器診斷半月板傷口的位置、大小及範圍,以了解膝蓋位置會否出現積水的狀況。手術治療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關節鏡手術,切開患處並即時修補;另一種為人工半月板更換手術,這方法適合再生能力較弱或半月板嚴重破損的傷者。 接受治療手術後,傷者需要充足休息,讓身體肌肉慢慢恢復強度,期間不應進行劇烈運動。如有需要,醫生會為病人安排物理治療,讓肌肉及軟骨等組織慢慢恢復活動能力。 WeCare 意外急症現金保WeMedi 門診保產品特點- 涵蓋公立及私立醫院急症室保障 - 出生後15天至65歲皆可投保一筆過現金賠償,無需實報實銷 - 全年無限次以優惠價享用8大門診服務*- 全港超過800位指定醫生低至3折任你睇 - 涵蓋普通科門診,包括普通科、專科及物理治療等門診服務 - 可為配偶、子女及父母投保了解更多了解更多 半月板撕裂後遺症 部分人士未必意識到半月板撕裂的嚴重性,實際上後果可大可小,短期內它會使身體的活動能力大幅下降,若傷者沒及時接受相應的半月板撕裂治療,傷勢將日漸惡化,釀成半月板撕裂後遺症,甚至伴隨一生,為工作、運動以至日常生活帶來各種不便。 後遺症(一):肌肉萎縮 當半月板受損,脛骨及股骨之間失去了承托,兩根骨頭直接碰撞下會產生劇烈痛楚,以致傷者不敢再度用力,並減少行動。久而久之,傷者的股四頭肌有可能開始出現萎縮的跡象,即使傷者復康後亦可能有行動障礙。 後遺症(二):運動動作受限 足球員踢出的每一腳、拳擊手揮出的每一拳,都需借助扭動身體來發力。但由於受到半月板撕裂後遺症的影響,身體無法順利自如地做到特定動作,尤其是扭動身體軸心的幅度將大幅受限,這也導致爆發力不足,對於運動員的運動生涯影響深遠。 後遺症(三):關節炎 雖然現時有不同的半月板撕裂治療方案,但復康後膝蓋關節亦有可能會提早老化。香港港安醫院骨科專科醫生指出,半月板撕裂復康者有較高機會發生關節炎。數據顯示,曾接受半月板修補手術的傷者,其關節炎的發病率為 19%;而曾接受半月板切除手術的傷者因失去半月板的保護,以致關節經常磨損,關節炎發病率高達 60% [1]。因此萬一半月板意外受傷,應該立即尋找專業的治療,這對於預防半月板撕裂後遺症非常關鍵。 聯絡 Blue 了解更多保險方案 半月板撕裂的症狀及後遺症都為傷者帶來不便,因此傷者需要及早接受半月板撕裂治療,免得傷勢惡化。Blue提供儲蓄、人壽、意外、危疾、門診醫療及藥劑等多種保險產品。如欲了解更多,歡迎電郵([email protected])或直接WhatsApp +852 9559 5665查詢。 以上計劃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於每日可應診1次。折扣優惠會因應個別網絡醫生及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而有不同。 參考資料: 註1:AM730 - 半月板撕裂屬常見 新縫合法減關節炎 Hello 醫師 - 膝蓋半月板撕裂:原因、症狀、診斷、治療、預防 領康醫療 - 半月板撕裂 半月板撕裂的成因、症狀和治療方法 亞洲專科醫生 - 半月板常見問題 撕裂、修復及移植 香港仔 - 半月板缺損易現膝關節炎 菁英診所 - 半月板破裂難逃膝蓋痛,未達手術程度可藉PRP強力修復
拗柴後有骨裂症状要小心!教你區分拗柴程度及消腫等拗柴後處理方法
拗柴(腳踝扭傷)是一種常見的意外傷害,視乎拗柴程度,傷勢可以涉及肌肉、韌帶甚至是骨頭,嚴重拗柴甚至可致骨裂症状。Blue資訊團隊以下與你一起了解拗柴的不同程度,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拗柴後消腫等處理。 拗柴成因及較高風險人士 可能大家會覺得常運動的人士較大機會扭傷拗柴,雖然激烈運動時固然容易因碰撞而扭傷,但其實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拗柴的風險亦不小。缺乏運動的人由於足部肌肉一般較弱,一旦腳踝關節不慎被過度伸展、向內或向外過度彎曲,韌帶就會因承受過大壓力而導致纖維斷裂,造成扭傷,亦即是「拗柴」。另外,常穿高踭鞋的人士亦因長時間在拉扯腳踝附近韌帶的狀態下行走,亦有較高機會意外拗柴。 拗柴程度分別 根據受傷的情況,拗柴的程度可以分為輕微、中度及嚴重: 輕微拗柴:輕微的肌肉或韌帶拉傷,可能會有疼痛和輕微腫脹,但不太影響關節活動,傷者仍可以緩慢地走路。 中度拗柴:韌帶部分撕裂,會伴隨較明顯的疼痛和腫脹,傷者的關節活動可能受限,走路時會感覺到激烈疼痛。 嚴重拗柴:傷者因拗柴而韌帶完全撕裂,甚至出現骨裂症状,並伴隨劇烈疼痛和明顯腫脹的症狀,傷者無法走路,這種情況必需立即尋求治療。 拗柴後處理方法 輕微至中度的拗柴後處理上要記得「PRICE」這句口訣——保護(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加壓(Compression)和抬高(Elevation)。 保護:妥善保護好受傷部位,例如穿戴康復腳套,以防再次扭傷。 休息:避免再對受傷部位施加壓力,受傷初期時尤其需要注意用力。 冰敷:在受傷後的 24 至 48 小時內,應該重複使用冰袋等冰敷受傷的部位,每次冰敷 10 至 20 分鐘,有助於減少腫脹和疼痛。 加壓:使用彈性繃帶包紮受傷區域以減少腫脹。留意要避免包紮得過緊,以免阻礙血液循環。 抬高:盡量將受傷部位抬至高於心臟的水平,從而降低受傷部分的血壓,以減輕疼痛及腫脹。 除了「PRICE」法則外,亦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幫助為拗柴消腫: 溫敷:在受傷初期(首 48 小時)經冰敷後,改為使用溫水袋溫敷受傷部位,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復原。 輕力按摩:在腫脹開始紓緩後,可以用輕柔的按摩,促進受傷部位的血液循環。 拗柴骨裂症状 嚴重拗柴可能導致骨裂。拗柴後若出現以下骨裂症状,應立即到急症室求醫: 拗柴時聽到或感覺到「咔嚓」聲 感受到強烈的疼痛(尤其是受壓時) 足部出現明顯變形 扭傷部位劇烈腫脹、出現瘀青或有強烈的繃緊感 延伸閱讀:半月板撕裂有哪些症狀及後遺症?認識半月板撕裂的成因及治療方法 拗柴的診斷 對於輕微到中度的拗柴,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在家中自行作消腫等拗柴後處理。然而,如果症状持續或加劇,甚至懷疑骨裂,就應立即前往骨科專科診所或醫院,以接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診斷拗柴可分初步與深入檢查兩種: 初步檢查: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會檢查患者的腳踝、足部和小腿,包括觸摸受傷位置以檢查傷者腫脹、不適及疼痛的準確部位,亦會移動足部以檢視傷者的關節活動能力。 深入檢查:對於嚴重拗柴,則可能需要進行 X 光、磁力共振掃描(MRI)、電腦斷層(CT)掃描或超聲波檢查,以評估韌帶損傷程度及有否因拗柴而致的骨折、骨裂症状。 拗柴的治療 拗柴治療的目的在於減輕疼痛、腫脹,促進復康,並恢復足部活動功能,而採取的方法主要取決於拗柴程度。在上述的「PRICE」處理以外,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會為傷者作以下的治療: 藥物治療:如有需要,醫生會處方包括非類固醇止痛藥(NSAID)等藥物為受傷部位止痛、消炎。 器材輔助復康: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會用拐杖、彈性繃帶、運動膠布或腳踝支架以保護及固定傷處,嚴重的情況會用石膏或步行靴固定腳踝。 物理治療:包括超聲波治療以及循序漸進地訓練足部肌肉,以增強新的靭帶纖維力量。 手術治療:對於嚴重的情況,或傷後長時間接受物理及復康治療卻無效,則可能是軟骨受傷等其他狀況,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延伸閱讀:【意外保險比較】認清保障範圍:跌打針灸、物理治療包唔包? 怕萬一有意外?保險為你提供多一份保障 不論是否有運動習慣,都有機會拗柴。受傷後應該首先判斷傷勢,並注意有否因拗柴出現骨裂症状,再作消腫等拗柴處理。萬一出意外但不確認拗柴程度及傷後處理方法,最穩妥的做法是到急症室求診,此時 Blue 的「意外急症現金保」及「門診保」兩款產品就幫到你: WeCare 意外急症現金保WeMedi 門診保產品特點- 涵蓋公立及私立醫院急症室 - 出生後 15 天至 65 歲皆可投保 - 提供高達每次HK$800一筆過現金賠償,無需實報實銷- 全年無限次以優惠價享用8大門診服務* - 全港超過800間指定診所低至3折任你睇 - 涵蓋普通科門診(連3天基本藥物)、專科門診(連4天基本藥物)、物理治療以至牙科服務等門診服務 - 可為配偶、子女及父母投保了解更多了解更多 *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於每日可應診1次。折扣優惠會因應個別網絡醫生及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而有不同。 以上產品受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參考資料: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 急救5步曲 處理拗柴有法 領康醫療 - 【拗柴​​】拗柴的成因、紓緩和預防方法 唐大暉脊醫,周子建脊醫 - 足踝扭傷 (拗柴) 受傷成因、處理及治療方法 Together Physio - 拗柴的症狀、治療方法、消腫方法及康復時間
【扁平足】4招扁平足自我判斷(附扁平足矯正運動及改善方法)
走路沒多久就覺得雙腳酸軟,站立一陣子更覺腰痠背痛? 除了是姿勢不當外,還有機會是扁平足作怪!扁平足是常見的足部缺憾,令患者在走路或站立時,腳掌受力不當,導致容易出現腳踭及腳底疲勞,更有機會引致腰背痛症。許多家長也非常關注自己的小朋友是否有扁平足問題,希望可以盡早發現並改善。 到底扁平足是甚麼?如何自我判斷是否有扁平足?假若有扁平足的話,可以如何矯正? Blue資訊團隊在本文為你拆解。 扁平足是甚麼? 扁平足是一種足部缺憾,腳掌在站立時,內則的足弓出現塌陷情況,沒有隆起正常的弧度,導致走路或站立時,整個腳掌都扁平地貼在地上,足弓失去正常應有的緩衝重量、避震功能,因此扁平足患者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會較容易疲累,而且容易有腿部及腰部痛症,甚至筋膜發炎。 4個方法自我判斷是否有扁平足問題 判斷扁平足可以透過足部掃描、足底壓力測試、步態影像分析等專業方法作測試,你可以在不同機構或扁平足專用鞋商店進行評估。當然,如果你認為自己有疑似扁平足的特徵,想為自己作初步的扁平足判定,亦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赤腳站立於平滑的地面上,如果足弓與地面相隔的空隙不足以放下一支筆的話,代表你有機會有足弓塌陷,可能有扁平足問題。 觀察自己鞋跟的磨損程度,檢查鞋跟是否有向內或外傾側。扁平足患者走路時很大機會呈內八字或外八字,以致鞋跟的磨損偏側一邊。 雙腳並排,從後正方觀察小腿中線與腳跟中線是否可以連成一垂直線,如果直線向外或內傾側的話,代表你可能有內八字或外八字腳,是扁平足的其中一個常見症狀。 以顏料或水沾濕整個腳掌,再踏上白紙上,以正常站立力度引上腳印,觀察腳印的足弓位置有否上色。如足弓位置有著色的話,代表站立時足弓有貼住地面,可能是扁平足的症狀。 扁平足成因 扁平足成因可分為先天或後天因素影響,先天性扁平足成因包括兒童足部未發育完成、遺傳因素等;後天形成的扁平足成因則包括姿勢不當,穿鞋習慣等,以下為更詳細的說明: 先天性扁平足 正如上文所說,扁平足即是足弓塌陷,沒有隆起正常的弧度以緩衝重量及震動。 兒童扁平足就是先天性扁平足的其中一個例子,由於小朋友的足弓未完全發育,腳部的韌帶比較柔軟,亦有機會出現跗骨黏合情況,這些都是兒童扁平足的常見成因。但隨著小朋友發育穩定下來,扁平足問題有機會自行得以改善。 至於其他扁平足的先天性原因則包括由遺傳因素引致的先天韌帶鬆弛、先天足弓塌陷、先天跗骨黏合等。 後天性扁平足 後天形成的扁平足多數與習慣有關,例如足弓因運動不足而缺乏彈性、走路重心不當等,亦有因受傷而導致的韌帶鬆弛。另外,體重過高,超出足弓負荷也可能導致足弓塌陷;選擇不適當的鞋款,例如足弓位置欠缺承托力的平底鞋、鞋底過硬等亦有機會令扁平足惡化。 扁平足矯正:扁平足鞋 / 扁平足鞋墊 兒童扁平足在8歲前的小朋友身上頗為常見,原因是兒童的足弓未發育完成。雖然說隨著年齡增長或發育穩定後,兒童扁平足可能會逐漸得到改善,但如果不放心,仍然想盡早矯正小朋友扁平足問題的話,家長可以使用合適小朋友腳型的扁平足鞋墊,或是選購適合上學用的扁平足皮鞋或其他扁平足鞋來支撐小朋友的足弓位置,矯正兒童的足部發育。 成人的扁平足矯正方面,高足弓的扁平足鞋或扁平足鞋墊可以承托塌陷的足弓,亦有助改善問題。部份專業機構或商戶有提供扁平足鞋墊或扁平足專用鞋訂造服務,以較精準的力學計算,訂製適合自己的扁平足矯正鞋墊。 扁平足矯正:扁平足運動 要改善及舒緩扁平足問題,可以針對性的運動來鍛鍊足底肌肉群的力量。你可以準備一條毛巾放在地上,所有腳趾向內彎曲,抓住毛巾。除了腳趾用力,亦要運用足弓肌肉,盡量維持足弓形狀,放鬆後再次抓實,雙腳交替,每日練習數十次。 至於小朋友扁平足問題,由於足弓發育未穩定,仍然有矯正空間,亦可以透過以上練習或跳躍運動來鍛鍊足弓肌肉。 扁平足患者較常人有更高風險患有足底筋膜炎,而且足部肌肉勞損較大。扁平足患者可以透過筋膜按摩球舒緩不適,只需要簡單地來回踩著按摩球,因應自己的痛點調較位置及強度,令筋膜得以放鬆。 扁平足矯正:扁平足治療 腳掌作為人體與地面的支撐點,如果腳掌無法適當地分散並承擔人體重量,有機會令身體其他部份受到不尋常的壓力,因此扁平足的影響可以非常深遠,不只有機會洐生更多足部問題,例如足底筋膜炎、拇指外翻等,甚至連盆骨、腰部、肩頸都有可能出現痛症。 雖然一般扁平足都未必需要透過手術開刀來矯正,但若果情況嚴重,就有可能會導致足部結構變形,影響腳掌受力。如你自覺扁平足問題嚴重,最好盡早求醫,透過脊醫或其他物理治療矯正。 Blue門診醫療保險 一張電子醫療卡 全年無限次*以優惠價錢睇醫生 想盡早求醫,根治各種痛症?Blue門診醫療計劃──WeMedi 門診保分擔你的門診醫療開支!以一個年度保費,憑電子醫療卡全年無限次*以優惠價錢使用指定網絡門診醫療服務,包括:普通科門診及專科門診、物理治療、中醫、跌打、針灸治療、脊醫及牙科服務。大人小朋友劃一保費,由出生後15天至80歲都受保#。 聯絡Blue了解更多保險方案 Blue為香港首間網上人壽保險公司,提供定息儲蓄保險、5年期高息儲蓄保險、人壽保險、意外保險、危疾保險、門診醫療保險、Top Up門診醫療保險等多種產品。由獲取網上報價、付款、到申請索償,全程網上辦妥。如在申請時遇到任何困難,或想與我們直接對話,了解更多有關保險計劃的細節,請聯絡我們的客服團隊為你解決各種申請疑難。 *每個類別的門診服務於每日只可應診1次。 #產品及優惠均受其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 資料來源: 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 - 扁平足 卓健醫療 - 扁平足 紐約脊骨及物理治療中心 - 扁平足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 認識扁平族 香港註冊脊醫王漢榮 -扁平足, 鴨仔腳, 扁平足原因, 扁平足治療, 扁平足預防 台北原力復健科診所 侯鐘堡醫師 - 復健科沒告訴你的扁平足13個大秘密! 鹿港基督教醫院 - 兒童扁平足 4運動有感改善 運動筆記 - 【知識】我是扁平足嗎? 4 招教你自我檢測及矯正方式 早安健康 - 扁平足是什麼?扁平足3種保健與矯正足弓方法
椎間盤突出會自然好嗎?了解椎間盤突出症狀、原因及治療
攤坐於梳化打機、追劇是許多人「宅在家」時的休閒娛樂活動,然而長時間久坐、坐姿不良,有可能造成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是許多人要面對的日常健康問題,患者會出現腰背痛或神經痛等症狀。雖然有些人希望椎間盤突出自然好,但實際上病情的康復因人而異。Blue資訊團隊以下為大家介紹椎間盤突出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法,及早發現治療有助回復健康。 椎間盤突出的原因 (圖片來源:iStock) 椎間盤是位於脊椎骨之間的軟骨組織,中央有髓核,周圍環繞著纖維環,起著吸震和減壓的作用。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或外部影響,椎間盤的纖維環可能受損,髓核便會由破損部位中突出,壓迫脊椎周圍的神經,從而引發疼痛。 以下是常見導致椎間盤突出的原因: 自然退化:隨著年齡增長,椎間盤內部逐漸失去水分和彈性,令髓核變得更容易突出。 姿勢不良:長期坐姿或站姿不當,如駝背、常見於「低頭族」的頸椎前傾等,會增加椎間盤承受的壓力。 外力衝擊:車禍、摔倒等外力可能會導致椎間盤瞬間受壓,使髓核突出。 常搬重物或勞損:長期搬運重物或進行體力勞動的人,由於腰部承受持續壓力,患椎間盤突出的風險亦相對較高。 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椎間盤突出的患者會出現下背痛、手臂無力等多種症狀,不過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椎間盤突出症狀根據病變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常見位置及其症狀包括: 腰椎椎間盤突出: 下背痛 坐骨神經痛 腿部麻痺 下肢無力 嚴重者或會大小便失控,亦即「馬尾症候群」 頸椎椎間盤突出: 頸部僵硬疼痛 肩頸痠痛 手臂和手指出現麻痺感 上肢無力 嚴重者會伴隨頭暈 延伸閱讀:【富貴包】了解富貴包成因 - 如何消除富貴包7大方法你要知 椎間盤突出會自然好嗎? 許多椎間盤突出患者都希望病情能自然好,而實際上部分症狀輕微的患者確實可以透過休息和調整姿勢,隨著時間緩解椎間盤突出症狀。然而,若症狀較為嚴重,甚至已經影響日常生活,則需要及時進行治療,以避免導致神經損傷或長期疼痛。專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史和症狀進行診斷,決定採取哪種椎間盤突出治療。 椎間盤突出治療方式 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兩種,具體選擇取決於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大部分患者可以透過保守治療舒緩症狀;如果患者椎間盤突出令神經線受到嚴重擠壓,便有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 休息:適當休息並避免進行加重脊椎負擔的活動;側臥姿勢有助於減輕腰部壓力。 藥物治療:口服止痛藥或非類固醇消炎藥物(NSAID)能幫助減輕疼痛和炎症。 物理治療:包括熱敷、電療和腰椎牽引可緩解疼痛、促進恢復。專業物理治療師會指導患者進行腰部和背部的肌肉訓練,以增強脊椎的穩定性。 手術治療 當保守治療無效或出現嚴重神經壓迫的情況時,微創手術是目前常用的手術治療方式。通過取出椎間盤突出部分,替神經減壓,並在有時需要植入人造椎間盤來穩定脊椎結構。 椎間盤突出的預防措施 要避免椎間盤突出,平日應保持良好的姿勢,避免長期彎腰駝背,並減少搬重物等高壓動作。此外,定期進行強化核心肌群的運動亦有助於支撐脊椎,減少椎間盤負擔。體重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環,保持健康體重可有效減輕脊椎壓力。萬一出現嚴重椎間盤突出症狀,別以為會自然好,必須找出椎間盤突出原因,盡快接受治療,才能早日康復。 椎間盤突出人士易受傷? Blue全面保障健康所需 椎間盤突出是一種常見的脊椎問題,症狀輕微者可隨時間自我恢復,但對於疼痛持續的患者,及時就醫非常重要。為了避免日後因意外造成更多的脊椎問題,投保合適的保障計劃是明智之選。 無論是外力撞擊、甚至車禍等意外都可能會導致椎間盤突出等後遺症,要處理因意外帶來的損傷,個人意外保險有助投保人無需為醫藥費擔憂! Blue「WeCare 個人意外保障計劃1」能為你提供全面保障,外遊期間更可獲高達HK$400萬的雙倍保障額,萬一意外受傷都能夠應付突如其來的醫療開支。 同時投保涵蓋公立及私立醫院急症室的「WeCare 意外急症現金保」,當發生意外要接受急症治療時,亦可得到一筆過的緊急現金保障,安心度過難關。 參考資料: 香港港安醫院 - 椎間盤突出  香港護脊中心 - 腰痛:腰椎間盤突出症 康健 - 椎間盤突出原因、症狀測試,9招自然改善椎間盤突出
筋膜炎是哪個位置?認識足底筋膜炎症狀、原因及治療方法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疾病,視乎發炎程度,症狀會因人而異,醫生亦會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到底筋膜炎會在什麼位置出現?筋膜炎的成因是什麼?Blue資訊團隊以下為大家介紹足底筋膜炎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什麼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一種連接腳跟和腳趾底部的纖維組織,是支撐足弓的重要結構。腳底的結構就像一把弓(因此亦被稱為「足弓」),足底筋膜就像弓上的弦,由腳跟底部延伸至腳趾,我們走每一步便會將足底筋膜拉緊,主要作用為吸收步行或跑步時產生的衝擊力,以分散足部壓力和幫助身體保持平衡。如足部經過多次創傷、過度勞損或筋膜組織老化,令筋膜撕裂,就會引起發炎症狀。足底筋膜炎位置主要集中在腳底,患者會感到足部疼痛和不適,嚴重更會影響日常生活。 (圖片來源:https://www.procare.hk/hk/plantar-fasciitis.php) 有扁平足或足高弓足等先天性結構問題的人士有較大風險患上足底筋膜炎。 扁平足患者的腳底因大部分會緊貼地面,膜導致足底筋膜長期被拉扯;高足弓則是由於壓力集中在腳底前後,令腳底壓力分佈不平均,兩種情況都會令足底筋膜承受過多的壓力。 (圖片來源:istock) 此外,隨著年齡增長,足底筋膜會退化,而受損組織的修復速度亦會減慢,令足底筋膜受壓能力變差。糖尿病患者亦更容易患上足底筋膜炎,因為糖尿病會導致神經病變,令患者走路時足部壓力分布不均,從而損傷足底筋膜 [1]。值得注意的是,身體的變化和生活習慣亦會影響足底筋膜承受的壓力,例如長時間站立、跑步或進行劇烈運動也會增加足底筋膜的壓力,容易引發炎症;而體重增加和穿著腳型或尺寸不適合的鞋也是引致足底筋膜炎的原因。 什麼時候會出現足底筋膜炎症狀? 足底筋膜炎的主要症狀就是足底疼痛、紅腫或灼熱,但視乎炎症的嚴重程度,疼痛的位置以及發作的時間會有所不同。腳跟常於以下情況出現痛楚: 剛起床後站立時 坐下一段時間後,再次行走時 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 劇烈運動時 按壓腳跟時 若患上筋膜炎,當腳部開始紅腫/發炎時如果沒有進行治療,足底會長期疼痛,從而令患者減少足部活動,影響肌力和關節靈活性。這種情況下,足部會更容易受傷,進而增加骨折或甩臼的風險 足底筋膜炎治療方法 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均旨在消除痛楚和腫脹,促進患者的恢復速度,以及減低復發的機會。治療方法取決於足底筋膜發炎的嚴重程度,才能為患者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 藥物治療:患處發炎時,醫生會為患者處方非類固醇消炎藥或止痛藥。如果痛楚或紅腫沒有減低,可在患處注射類固醇或高濃度血小板,以舒緩痛楚。 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患者的症狀,安排合適的治療方案。一般情況下,按摩、冷/熱療法、超聲波治療、脈衝電磁波治療、衝擊波治療及運動繃帶貼紮治療等,都能改善足底筋膜炎症狀。患者同時亦需要配合適合的運動和日常護理,以加快康復的速度[2]。 手術治療:小部分患者因為發炎嚴重,需要進行內視鏡足底筋膜切除術才能根治足底筋膜炎。方法是把患者腳部內側切開,切除部分發炎的足底筋膜,從而減少筋膜所承受的壓力。足底筋膜炎的長期患者有可能會產生鈣化現象,即是在腳部發現有骨刺。這個情況下,手術過程亦要移除足部的骨刺,為患者減輕疼痛感。 除了上述治療足底筋膜炎的方法外,大部分患者可以先了解清楚自身筋膜炎症狀及原因,再靠注意日常護理及進行伸展運動,以舒緩疼痛或不適感。 投保Blue個人意外保險,保障你大小意外 假如做運動時發生意外,不論是不確定筋膜發炎位置,或出現骨折甩臼甚至更嚴重的情況,均建議盡快求醫,此時,Blue的個人意外保障計劃就能助你輕鬆渡過難關,無須為突發洗費而煩惱: WeCare 系列產品WeCare 意外骨折甩臼保WeCare 個人意外保障計劃1產品特點- 只需提供醫療影像證明即可理賠 - 出生後15天至65歲皆可投保 - 一筆過現金賠償,無需實報實銷- 外遊期間可獲雙倍保障額,金額高達HK$400萬- 包括登革熱和禽流感等15種傳染病- 保障因意外導致斷肢、完全永久傷殘等情況了解更多了解更多 參考資料: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 Plantar Fasciitis in Diabetic Foot Patients 智友站 - 足底筋膜炎護理手冊  香港港安醫院 - 足底筋膜炎 世豪禮立物理治療所 - 肌筋膜炎治療 東華東院物理治療部 - 足底筋膜炎家居護理 早安健康 - 足底筋膜炎症狀多久會好? 醫級邦 - 先別急著積極治療!治足底筋膜炎 釐清原因為首要 菁英診所 - 腳底痛不單純,如何做到周全強化筋膜韌帶、解除足底筋膜炎?
十字韌帶撕裂有哪些症狀?了解韌帶撕裂治療及復原注意要點
膝關節負責承受我們身體大部分的重量,而膝關節內有兩條十字韌帶,主要功能是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及活動能力。十字韌帶撕裂是一種常見的運動創傷,通常由運動時膝關節過度旋轉或彎曲而引致。Blue資訊團隊將與你研究十字韌帶撕裂症狀、成因和治療方法,並分享韌帶撕裂復原注意事項。 什麼是十字韌帶? 介紹十字韌帶撕裂的成因和症狀前,先為大家介紹十字韌帶的構造與作用。膝關節內的韌帶有分為前十字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和後十字韌帶(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前十字韌帶位於關節的中間,連接股骨與脛骨,主要功能為限制脛骨向前移、過度旋轉、內翻、外翻及彎曲,進行激烈運動的時候前十字韌帶受傷的風險較高。後十字韌帶則位於膝關節的後部,主要功能為防止脛骨向後移或過度旋轉,後十字韌帶撕裂的機會比前十字韌帶低。 圖片來源:菁英診所(https://www.elite-r.com.tw/index.php/zh-tw/treatment/p4/cruciate-ligament-laceration) 十字韌帶撕裂的成因 前十字韌帶和後十字韌帶受傷的原因不同。一般而言,大部份的前十字韌帶撕裂都屬「非接觸性」傷害,通常是進行需要轉動、跳躍或急停的運動所致,例如足球、籃球、溜冰、體操、羽球、網球等,需要經常改變前進方向或要腳部急速旋轉的運動都容易拉傷前韌帶。後十字韌帶主要是因為「接觸性」傷害而導致撕裂情況,如車禍或跌倒時膝蓋前方被撞擊,令脛骨過度後移,最後導致後十字韌帶受損或撕裂。 十字韌帶撕裂症狀 十字韌帶拉傷程度有分三級: 一級為韌帶發炎、輕微拉傷或扭傷,可能會出現輕微的紅腫及疼痛症狀,但患者仍可行走,可配合非手術治療方式復原,損傷康復期較短。 二級為中度受傷,十字韌帶組織有部分撕裂,復原時間比一級長,膝關節會有不穩的感覺,而患者需要柺杖幫助移動。 三級為韌帶完全斷裂,結構嚴重受損,受傷時會聽到「啪」的一聲,接著會感覺到一陣劇痛,膝關節會出現腫脹、發炎或血腫現象,甚至會感到膝關節脫離的感覺。 不論韌帶受傷程度的輕重,如果忽視十字韌帶撕裂的症狀而沒有加以治療,會令受損程度更嚴重,增加關節之間的磨損,更影響活動能力,嚴重可能會導致關節炎。 延伸閱讀:【葡萄糖胺護關節】葡萄糖胺作用、正確食法及副作用注意 韌帶撕裂治療及復原注意事項 判斷患者需要什麼治療方法要考慮多個因素,例如韌帶的受損程度和患者的年齡等,只要及時治療韌帶撕裂才能達到最佳的康復效果。 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適用於輕微的前十字韌帶撕裂患者,初期可靠休息、抬高、冰敷等方式減輕疼痛感。患者亦可透過藥物和物理治療,以控制關節發炎的情況。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患者的韌帶受損程度而制定治療方案,增強周圍肌肉,以防止十字韌帶再次撕裂。 進取治療 如十字韌帶未完全撕裂,患者可接受增生療法(prolotherapy),以注射的方式修復損傷的軟組織。其中一種療法為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液,葡萄糖是為人體各處組織的能量來源,多次注射受傷位置可以刺激軟組織,促進修復速度,最後也會被身體吸收。另一個增生療法是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治療,療法透過抽取人體的血液,再於血液裏提取血小板的「生長因子」並注射在受傷位置,以有效修復軟組織。情況嚴重患者可考慮進行韌帶重建手術,恢復關節的功能與穩定性。微創手術或開放手術都可治療韌帶撕裂,醫生會在膝關節位置開出切口,將來自患者自己身體另一處的一段肌腱固定在股骨和脛骨上。由於使用自己身體的組織取代已撕裂的韌帶,所以沒有排斥的風險,恢復時間會較快。 復原注意事項 手術後患者需要配合物理治療以達到完全康復狀態,大約需要6個月至1年時間才可以完全康復。韌帶撕裂復原過程較長,一般會配合手法治療、運動治療和伸展運動,幫助患者恢復關節活動幅度。患者亦要訓練平衡力和進行四頭肌強化運動,以避免韌帶再次撕裂。 韌帶撕裂的治療及康復過程較長,建議患者詳細了解十字韌帶撕裂症狀、復原注意要點與韌帶受損成因,並尋求專業醫生的建議,判斷韌帶的受損程度是否只需要服用藥物,還是要進行物理治療或韌帶重建手術。 韌帶撕裂是常見的運動創傷,投保Blue可以未雨綢繆,為自己的健康做好準備!Blue「WeCare 意外急症現金保」確保受保人因意外到急症室求診會得到現金保障,涵蓋公立及私立醫院急症室,出生後15天至65歲皆可投保,一筆過現金賠償,無需實報實銷,無須為突發洗費而煩惱;而透過Blue門診醫療計劃「WeMedi門診保」,就可以全年無限次以優惠價使用指定網絡門診醫療服務*, 涵蓋普通科門診(連3天基本藥物)、專科門診(連4天基本藥物)、物理治療以至牙科服務等門診服務,全港800+指定醫生低至3折任你睇,減輕日常醫療負擔。 *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於每日可應診1次。折扣優惠會因應個別網絡醫生及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而有不同。 參考資料: 香港骨科醫學院 - 膝關節十字韌帶受傷 Hello 醫師 - 字韌帶斷裂的發生原因與治療 AM730 - 十字韌帶斷裂徵狀係點?點樣治療?手術後要復原幾耐? 菁英診所 - 十字韌帶撕裂傷及早藉PRP修復,嚴防膝蓋退化 領康醫療 - 十字韌帶撕裂 復健坊物理治療及運動創傷中心 - 十字韌帶創傷|韌帶拉傷 ​康現物理治療中心 -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復康 ​7個階段物理治療缺一不可 宏康復健專科診所 - Prolotherapy 增生療法是什麼?增生療法優缺點、費用一次看
五十肩症狀及成因有什麼?了解五十肩治療方法及禁忌
低頭使用手機時肩部感到隱隱作痛?這有可能是五十肩的先兆。部分香港人坐立姿勢不正,返工放工、走動依然「埋頭苦幹」,部分工作亦會令人的肩部肌肉操勞過度,這些都是釀成五十肩的成因。五十肩症狀對生活的影響甚鉅,及時接受五十肩治療方法可紓緩痛楚,促進康復。到底五十肩有哪些禁忌?今次Blue資訊團隊與你一「五」一「十」分析五十肩的成因及常見病徵。 五十肩是什麼? 「肩周炎」,亦即是我們常常提起的「五十肩」,由於大部分的五十肩患者屬中年人士,初發年齡介乎於 40 至 50 歲,因而亦有「五十肩」的俗稱。 人體的肩關節由多個組織組成,當中包括關節囊、滑液囊及肌腱等,方便我們可以自由地活動屈伸。不過當軟組織發生病變時便會引致肩部關節發炎、疼痛,同時關節囊亦會出現黏連(纖維性組織之一,類似體內的傷疤),使肩部活動能力下降,活動時亦會產生痛楚。 五十肩症狀及階段 五十肩主要分為 3 個階段,分別為:發炎期、冰凍期及解凍期;而五十肩的症狀會隨著階段而逐步減弱。 發炎期 患者的肩關節囊開始發炎,肩部活動能力下降,患者做出屈曲、伸展、上舉、內旋及外旋等動作時會產生劇烈痛楚,而天氣轉涼及進入晚間時痛楚更會加劇。整個發炎期階段大約維持 1 至 9 個月。 冰凍期 相較發炎期,冰凍期時肩部發炎症狀會慢慢消退,但肩部關節活動時依然會感到微微痛楚,活動範圍亦未能恢復至正常狀態。整個冰凍期大約維持 4 至 12 個月。 解凍期 患者肩部活動能力逐漸恢復,亦無明顯痛楚,並可以做出基本動作,但整體動作遲緩,活動時會感到肌肉受到拉扯及不順。解凍期階段大約維持 6 至 24 個月。 五十肩成因 醫學界至今仍未找到五十肩成因。然而,五十肩並非中年人士的專利。根據過往病例發現,大部分患者除了因身體機能退化引致五十肩,以勞力工作為主的人士(如搬運工、按摩師、收銀員等)也是五十肩的高風險族群,一些重複性的動作會令肩部肌肉過度操勞引致發炎。此外,如果曾經發生過創傷、肱骨(即上臂骨)骨折等症狀,亦會增加患病機率。另外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甲狀腺機能低下等人士也會較高機會出現五十肩[1]。 延伸閱讀:【食物升糖指數一覽表】低 GI飲食減肥?了解食物升糖指數瘦得更健康 五十肩禁忌 五十肩患者除了無法舉手拿取高物及提取重物等為生活帶來不便外,亦有可能無法自理日常生活,例如無法自行穿衣服、洗澡時無法清潔背部等。因此,為免病情加劇,患者需要留意以下的五十肩禁忌: 避免重複進行同一動作 避免經常提起重物 避免將常用物件放於家居或辦公室的高處 除了透過生活的改變減少負擔,患者也須遵守飲食禁忌,以避免五十肩病情惡化,例如: 忌食寒涼食物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忌食高嘌呤食物,尤其是痛風患者 五十肩治療方法 網上流傳「五十肩會慢慢康復」的說法,實際上並不容易,患者更有機會留下後遺症。 五十肩病發期間,患者要承受劇痛,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起居生活及工作表現,甚至會使患者的心理質素下降。即使痛楚退去,但患者若沒有接受五十肩治療方法,患者的肌腱力、肩部伸展範圍等活動能力可能難以恢復至最佳狀態,關節更有可能變形。面對五十肩,骨科專科醫生建議患者不宜怠慢治療,若感到不適便要儘快求醫。目前專科醫生會透過 3 種治療介入,分別為: 藥物治療 醫生會透過處方藥物控制病情,例如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止痛,並使用肌肉鬆弛劑紓緩繃緊的肩部肌肉,以紓緩急患者病發期間的痛楚。 手術治療 醫生會視乎症狀的嚴重性,採用合適的手術治療。如果病情較輕,醫生會先為患者注射麻醉劑,再用按摩手法將攣縮的肩部關節拉鬆,以幫助患者的手臂恢復活動能力。 對於病情較嚴重的患者,醫生會於患處關節開一個小孔,並以生理鹽水清洗,及把關節腔撐開,藉此來避免出現黏連。這種五十肩治療方法適用於解凍期的患者。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可以同時應用於病發期間及康復階段。病發時醫生會透過熱敷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放鬆肌肉,令黏連組織軟化,並以干擾波電療(Interferential Therapy,IFT)減少痛楚及紓緩炎症。對於病情較嚴重的患者,肩骨有機會出現變形的情況,需透過專業的復位手法矯正錯位關節。 於後期康復階段,物理治療師會為患者安排伸展運動、肌力運動及鬆弛運動,以提升肩部關節的活動能力。物理治療師亦會教導患者正確的站姿及坐姿,藉此改善原本的不良習慣以降低復發的機會。 WeMedi門診保 無「肩」不摧 為你把關肩部健康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五十肩的成因、禁忌及治療方法。五十肩的症狀令患者痛苦不堪,可惜公立醫院排期時間長,私家醫院的骨科專科門診收費又高昂,連同藥費及檢查費隨時過萬元,當中仍未計算日後覆診及復康治療的費用。投保「WeMedi 門診保」可享優質及全面的醫療服務,憑電子醫療卡就可以全年無限次以優惠價使用指定8大門診醫療服務*,當中包括專科醫生及物理治療。由出生後15天至80歲都受保,仲可以為配偶、子女及父母投保,幫你減輕全家醫療開支。Blue與各患者並肩作戰,伴你及早脫離苦海。 *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於每日可應診1次。折扣優惠會因應個別網絡醫生及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而有不同。 參考資料: 註1. OrthoInfo - Frozen Shoulder - Adhesive Capsulitis 醫院管理局 - 肩周炎介紹 香港經濟日報 - 大掃除五十肩病發高峰期 脊醫教你防與治 台灣慈濟醫院 - 五十肩的治療選擇 基督教聯合醫院 - 肩周炎(五十肩)運動與護理 健康2.0醫學百科 - 五十肩症狀有哪些?會自然痊癒嗎?誰是高風險群?原因、治療、復健懶人包 亞洲專科醫生 - 這真的是凝肩-五十肩嗎? 康健 - 五十肩症狀分3階段,五十肩治療、復健4運動一次看
【甩骹點算好】甩骹症狀、急救處理、康復貼士一覽
甩骹 (又稱作甩臼、脫臼) ,英文Dislocation,指關節離開正常位置。身體上可以甩骹的位置有很多,常見的包括肩關節甩骹 (膊頭甩骹)、手甩骹、手指甩骹、菠蘿蓋甩骹等。甩骹原因除了由意外或運動導致以外,亦有人因為先天性關節不穩定而有慣性甩骹情況,嚴重的話連打個噴嚏都有可能甩骹。 甩骹症狀有甚麼? 假如自己或身邊有人甩骹可以如何作急救處理?甩骹康復時間又需要幾耐? Blue資訊團隊在本文為您解答以上疑問。 甩骹症狀 人體常見的甩骹分為兩類,分別是向前脫位及下滑脫位,移位的關節會擠壓或拉址到周圍的肌肉組織,引致受影響的肌肉發動保護機制,肌肉會不受控地收縮,關節位會因此感受到痛楚、腫脹、而且無法隨意動彈,這身體機制能令甩骹患者減少患處活動,減低肌肉或關節再度受傷的機會。至於在外觀上,由於骨頭移位,關節部份的形狀有機會變得異常。 甩骹處理及急救 如果不幸發生甩骹情況,千萬不要嘗試自行將甩骹的關節進行復位,亦不要胡亂郁動。甩骹不僅會令關節及骨骼受到影響,亦令到周圍的血管及神經受到拉扯。如果未有適當地處理,有機會過度拉扯到這些軟組織,令情況惡化。所以遇到甩骹受傷情況,務必盡快求醫處理。 在等待醫護期間,可以先用夾板為甩骹的關節進行固定。如果身邊沒有夾板,亦可以用卷起的報紙起或者木板等作為固定的工具。另外,在不影響到傷患的情況下,可以在甩骹的位置進行冰敷,減輕及舒緩患處的腫脹及疼痛。 甩骹康復 –西醫及中醫甩骹治療 經中西醫生進行關節復位後,痛楚感覺理應已大大減低,如果依然感受到疼痛,可以要求醫生處方消炎止痛藥,以舒緩疼痛及發炎的徵狀。 在西醫甩骹治療中,醫生有機會為患者照X光,以確認甩骹的康復程度及預測甩骹後的康復時間,同時檢視復位是否成功。通常患者在進行關節復位後,醫生會要求患者戴住布支架或手臂吊帶工具最少4至6個星期,以固定甩骹部位,防止再次甩骹。 進行關節復位治療後的4至6個星期康復時間非常重要,患者應盡量避免郁動關節,而且要好好保護曾經發生甩骹的關節位置,要讓包著關節的軟組織好好癒合。 一般來說,在大約第6至8星期左右,關節的活動範圍就會恢復,不過曾經出現過甩骹的部位或會有再次甩骹的風險,所以應選擇合適的物理治療或適當強度的肌力訓練康復運動,加強肌肉的力量,恢復正常的關節活動範圍。 如果患者找來跌打中醫師進行甩骹的治療,跌打醫師通常會於復位治療時為患者塗上中藥膏或跌打酒,在復位治療後敷藥,並會建議患者戒口,例如戒食辛辣食物、海鮮(蝦蟹)、牛肉等較為濕毒的食物,一來可減輕發炎症狀,二來亦可減低因敷藥而引起皮膚敏感的機會。 擔心意外造成骨折甩臼? Blue保障活躍一族! 行山、打波、攀石、做運動而不小心意外受傷? Blue針對意外受傷的保障計劃幫到你!全港首創^骨折甩臼專門保障,受保人只需提供醫療影像證明診斷,就可得到一筆過現金賠償,睇跌打、西醫、物理治療都冇問題,小朋友老人家同樣受保#! 在骨折復康期內需要攝取額外營養?Blue首創^藥劑保險──WeGuard藥劑EASY保,連保健品都有得Claim!不論是關節保健品、營養奶粉、維他命,只要是購自指定銷售商+,都可上載單據網上索償!合資格的索償金額將會直接轉賬到您的銀行戶口,全程網上追蹤進度,過程簡易快捷#。 ^有關「全港首創」的描述是根據截至2020年10月9日就本港主要人壽保險公司公開發售予個人客戶的其他人壽計劃所作之比較。 +指定銷售商包括所有於衞生署藥物辦公室的持牌藥商及我們認可的指定商戶。 #有關產品之保障權益及條款、全部不保事項及主要風險詳情,請參閱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資料來源: 聖約翰救傷隊 – 骨折及脫臼的急救方法 Cpjobs-【物理自療】 「脫臼」的處理方法 亞洲專科醫生-肩關節脫臼常見問題 仁安醫院-成人篇  脫臼 三民輔考-一般急救常識(二) 仁愛醫療財團法人-肩關節脫臼之起因與治療
Scroll to Top